有人说,自从房地产进入调控期,市场的主动权一度偏向购房者手里。“你价格降的不到位,我就不买”大有这么一说。在开盘现场记者随机采访前来购房的市民,他们均表示调控期间房价并没有下跌,价格跌幅感受不强。 房地产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资金是这场调控中房企生存的关键,因资金链崩溃而宣告破产的房企一如杭州金星公司,开发商自谋出路,“以价换量”来谋取出路,使得刚性需求大量释放出来。 据万科、招商地产以及金地集团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调控以来房企紧绷的资金压力有所舒缓,每月的高销量使得企业手持大量的现金。目前万科、招商地产、金地集团三大房企目前手持现金840亿元现金,短期偿债能力明显增加。 笔者认为没有比调控初期更坏的了,开发商对严厉的调控行为多少也有了应变能力,后期若不加力道,房企笑的肯定比购房者要欢的多,有资金在手底气就更足了。 “以价换量”难再普及楼市 “以价换量”曾一度是楼市销售的主流方式,尤其进入2012年表现的更为明显。像中邦城市(介绍 价格 户型 团购 论坛)花园、洛城水韵花园等低价盘理所当然的走俏。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这样一组房产数据,5月份,我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有6个,6月份达到25个,7月份再度大幅上升到50个,明显呈现出一条上升的曲线。 笔者认为,就目前形势来看,房价尚不具备大幅反弹的条件,尤其国务院最近又派出督查组专项督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实情况,房产税试点也将在湖南湖北实行。但楼市全面以价换量的场面也很难再出现,即便推行优惠,折扣力度也不会如上半年那么大。房价小幅稳步增长或将是楼市的主旋律。 市场供应量饱和至少要10年 高库存一直是楼市的特征,截止到8月23日上午,无锡商品房库存达到70184套,预计去化周期达13个月。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自有其规律,供应量的存在是因为有需求要释放,解决掉供应量只是时间的问题。有专家预测,楼市的现状是需求远大于供应量,要达到供应量饱和状态至少需要10年。商品房不是消耗品,其建筑周期长等等的因素,成就其投资价值。 笔者认为,高库存给房企去化增加了压力,同时可供选择的楼盘位置也丰富多彩,库存压力不会成为降价的必然因素,尤其当下房地产尚未饱和。因此房地产市场中,开发商仍掌握着主动权,而作为买者,仅能从数以万计的楼盘中选择性价比合适的户型,楼市不管怎么调,购买者都只是观众,唯一可期待是这场舞台剧是否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