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标准换算,国家统计局将年收入在6万元—50万元之间的家庭列入中等收入家庭范畴。中等收入群体,应是社会构成中的大多数,是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中坚力量。但在很多人都羡慕的中产阶层里,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却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压力。房子,成为压跨中产阶层的最后一根稻草。
家庭年收入16万 月供款5000多元
最新的调查显示,国内近八成普通公务员和白领感受到“较大”甚至“极大”压力,超六成人表示压力主要来自“买房供房”。那么作为二三线城市的广元中产阶层情况又如何呢?
何晓丽是典型的北漂族,2008年回到广元后在老城开了两家外贸服装店,月均收入达两万元以上。2009年在南河买了一套90平米的小户型公寓,去年在东坝苴国路某楼盘购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两套房子总价值接近80多万,月供5100元。
在朋友眼里,她的收入完全算得上小资,不过何晓丽告诉记者,由于房贷占了生活的很大比重,她压力不小。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月均收入两万扣除三险一金以及税收,最后拿到手的只有1万8千多元。月供加上物管费、水电煤气等一个月要耗费6000元。算下来,吃饭、买衣服、电话费、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礼物等费用加起来,每个月略有剩余。现在还没有结婚,不存在子女教育成本,所以压力不是很大。
逾四成网民房贷收入比大于1/3
根据网络一项调查显示,在按照6万—50万元家庭年收入条件的调查中,九成受访网民表示自己属于中产阶层,仅有一成网民表示自己不属于中产阶层。目前多数中产阶层已经迈入了房奴的行列。调查显示,七成受访网民表示已购有房产,近三成表示还没有购房产。有房产的群体当中,七成人表示正在还房贷,三成人表示没有房贷。
我们说不做房奴,实际上就是说房贷还款的支出不能超过收入的三分之一,否则就会有明显的房贷压力。不过,这项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网民表示,房贷占家庭收入的比例≤1/3,有近三成的网民表示房贷占家庭收入的比例>1/3<1/2,仅有15.28%的网民表示房贷占家庭收入的比例≥1/2。也就是说,超过四成的网民供房压力明显。
房价增长快于收入增长
目前,房贷已经成为中产阶层的明显分水岭,一些人享受到房价上涨带来的收益,而不少成为房奴的中产人士则抱怨,工资的涨幅永远追不上楼价的涨幅。中产阶层面临的房贷压力说明了什么社会问题?
广元某楼盘代理商王丽清认为,房价太高、收入太低都是导致中产阶层面临房贷压力的因素。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目前楼价过高,使许多中产阶层沦落为“房奴”;贷款压力过重,也使这个群体不敢轻易跳槽或失去工作。高房价会消灭中产阶层,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建议政府通过一定的政策、制度加以调节,限制商品房,大力开发保障型住房,增加人民收入,增加房屋供应量,压低房价,以达到互相配合的作用。
投资买房应量力而行
目前楼市调控下,全国不少城市的楼价都出现了反弹。广元仍然出现了局部合理的楼价。比如南河的正黄置业每平方米4千元左右,一开盘即受到刚需买家的热捧。
房产专家提醒,近期中产阶层投资房产一定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盲目冲动。国家有关制度的不断完善会使房价趋于理性。但房价的回落未必能达到中产阶层的理想和目标,市民应理性购买合适的房子,不要一味追求自己无法承受或难以承受的大房子。经济能力不足的可以先租后买。建议在经济低迷时买房,若在高位时买房很可能会变“负资产”,结果雪上加霜。
广元晚报记者 崔入心
国外中产们
住什么房?
美国:
中产通常可买家庭年收入4~5倍左右的房子。不过,美国大部分的房子是二手房,许多楼龄50年左右的房子,由于保养得好,看上去质量都很不错。
德国:
一栋房产的平均售价为26.3万欧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人员一生全部工资收入的35%。就全国平均水平来看,一套65平方米的住房月租金约为330欧元。以德国人均每月纯收入不到1500欧元的标准来说,房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目前,有相当多的德国中产阶级依然租住公寓。
新加坡:
中产阶层一般选择私人公寓或联体别墅。一座联体别墅大概可以住10至15人左右,月租金一般为1600至3000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