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北京市人口计生委举办的家庭和谐人口主题报告会上,一份针对本市家庭幸福指数的研究结果发布。该调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沃建中牵头环度智慧智能技术研究所做出。报告显示,经济收入低、住房太小、居住环境差成为影响幸福的三大主因。食品安全成为造成被调查人群心理压力的最大因素。 六成被调查者不太幸福 调查自今年3月至6月间,从本市16区县随机抽样20-79岁人群。很幸福、一般幸福和不太幸福的比例分别为2.5%、22.8%和56.4%,而非常幸福的仅为0.08%。调查牵头人沃建中表示,此次幸福指数概念重点关注的是人内心感受而非外在客观条件。人内在的幸福感往往会通过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反映出来。因此在调查中设计了众多问题,答案分值从0至48分分为五段,低于9.6分为很不幸福,随着分数增加依次为不太幸福、一般幸福、很幸福和非常幸福。 八因素影响家庭幸福感 沃建中介绍,对家庭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八个,从大到小的排序分别是经济收入低、住房太小、居住环境差、身体差、工作不理想、子女教育、夫妻不和睦和夫妻性生活不和谐。随着年龄增长,在40至70岁间,幸福感反而下降。 此外,本市居民目前的心理压力来自于食品安全、经济状况、社会变化快、子女教育、自然灾难等。之所以食品安全排在首位是因为这一问题直接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给现代都市人造成的心理压力最直接且最具冲击力。 提高幸福感应双管齐下 沃建中表示,提升幸福指数,可从外部条件和自身两方面改变。其中,政府应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尽可能提高收入水平,完善医保体系,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咨询和推荐机会等;同时,居民自身也应培养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多看有益健康的书、做好人生规划,在生活中锻炼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1 2 下一页 全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