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高增长不仅令国内数亿民众脱贫、走向富裕,同时也令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诸国获得实惠。不过,有澳大利亚媒体引用联合国数据称,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被过度夸大,经济总量并未如外界估算的那么高。
澳大利亚联合通讯社(AAP)6月30日文章说,虽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年均10%的增长持续了30年,使得数以百万计的民众脱贫,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这种增长力量有不少投资推动因素。一些专家还表示,中国的经济已经失衡,而且其经济规模小于外界所想。 报道指出,根据联合国本周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Rio+20)发布的“包容性财富指数”报告,在某些方面,中国的经济排在日本之后,仍是第三大经济体。联合国的衡量标准考虑了经济增长与其它因素之比,包括环境资源及“制造的、人类的、自然的股本”价值。 美国以118万亿美元的总财富排在“包容性财富指数”第一位,其次为日本的55万亿美元,中国和德国以20万亿美元并列第三位。 报道说,这份报告的目的在于令各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方时更加全面、准确,反映一个社会的整体幸福度。以中国为例,这就包含了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河流、陆地、空气的污染问题。报告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中国就并非年均10%的经济增长,而是3%。 还有专家指出,以廉价的能源、土地、低息贷款为形式的补贴还扰乱了经济格局,特别是那些主导中国经济的国有企业。 因此,专家们得出结论,中国的GDP被高估了约2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