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再度为阴霾下的中国房地产企业敲响警钟。标普表示,大多数中国开发商的短期债务已经达到历史高位。绿城中国、沿海家园、恒盛地产等7家中资地产股被着重点名,认为其“将面临大量的海外债务和信托贷款到期,加上销售执行较差,流动性表现疲弱,未来的再融资风险将更大”。 目前,标普所研究的30家房企未来12个月的到期债务同比增长57%,现金储备同比下降12%。不仅仅是在港上市的中资地产股,Wind资讯数据显示,146家A股上市房企2011年总负债为14431.5亿元,同比增长30.4%,存货同比增长40.3%,短期借款与一年内到期负债同比猛增57.5%,而货币资金同比减少5.1%,筹资净现金额更是同比骤降40%。 在销售和融资两条资金渠道不断枯竭的情况下,土地款、高息债偿付、信托到期、银行还贷等压力愈发重压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再度面临巨大的生死考验,残酷的行业洗牌正在不断蔓延。 短债“猛如虎” 被标普当场“亮黄牌”的7家房企包含了绿城中国、沿海家园等 标普指出,2012年许多获评级开发商面临较高的再融资风险,因借款成本上升和融资渠道收窄,特别是那些信托和境外债务在到期债务中所占比例高的开发商。上述点名的7家内地房企就恰属此类:借款成本普遍上升,且融资渠道减少,从而严重削弱了其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其中,恒盛地产被给予“负面”评级,其2011年年末现金余额占2012年到期债务规模的34%,其到期境外债务和信托贷款规模同样占2012年到期债务规模的34%,流动性低于适当水平;上置集团上述两项指标占比分别为60%和17%,流动性疲弱。 30家房企的整体状况都不容乐观,根据标普的计算,其未来12个月内的到期债务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57%达1560亿元,同时现金储备下降12%至1760亿元。 “在这些到期债务中,42%是境内外债务和信托贷款。截至今年年初,信托贷款共有500亿元,且到期日期非常集中,预计今年将有60%即300亿元的信托贷款到期。”标普副董事陆枫表示,一旦房地产信托集中到期而其他融资渠道又被堵塞,将会出现一批房企倒闭。 标普数据显示,目前上述企业所选信托融资仅占债务结构的10%,另外三条渠道分别为境内银行贷款(占51%)、境外债券(占25%)以及境外银行贷款(占14%)。 “这些评级较低的开发商的情况尤其严峻,不少企业年底的现金余额只能覆盖低于50%今年到期的借款,而这些债务偿还灵活度的空间已经很小。”陆枫称,“境外债务受市场的波动影响很大,在市场波动非常大的情况下,这些债务可能会大幅度地收缩;而国内的信托贷款受银监会监管,在市场投机气氛比较浓的情况下,信托贷款量增长也逐渐呈下滑趋势。” 据了解,目前境外融资成本也较上年有所提高,约上升1%左右,且融资期限相应降低,由原来的5年期变为3年期或是更短。各类融资渠道成本的大幅上升,正在不断削弱房地产公司的现金流和利润率。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信托贷款的利率也开始大幅升高,而国内的银行贷款虽相对宽松,但对于中小开发商而言,要想取得新的项目贷款仍相对困难,除非把旧账还上且不增加总额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