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剑阁县姚家乡天字村集中安置点简介 姚家乡天字村地处绵广高速公路的入口,与青川县竹园镇和金子山乡接壤,距剑阁新县城20公里,老县城18公里,县主要交通要道——剑金公路从腹地穿村而过,被风景秀丽的“马耳山”所环绕。全村238户,1053人。 在“5.12”特大地震中,全村农房毁损比较严重,其中农房需重建71户。由于天字村地形比较复杂,山多地少,坡陡路难,造成农户农房重建选址相当困难。鉴于此,姚家乡村两级和群众代表共商选址方案,决定集中安置,农户统一建房。经过县城乡规划和建设局实地规划选址,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选址方案,后经国家“604”地质专家和县国土资源管理局现场进行地质勘测,天字村剑金公路洞子口处地质结构较好,可以集中建房,安置受灾群众。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姚家乡党委、政府本着以乡、村两级为主导,老百姓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扬“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友爱互助”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农户积极主动自己建房。根据地理环境的优势,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及全县旅游环线打造的要求,姚家乡天字村集中安置点整体按照“生态农家园”标准进行设计,集中体现川北民居风格。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历时7个月的时间,姚家乡天字村集中安置点已建设完毕,共安置受灾农户27户,安置人口141人,占地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农户房屋统一为三层砖混结构,抗7.5级地震,白墙蓝瓦,具有川北民居风格的小楼房。该点的建设同时得到黑龙江人民援建项目的大力支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了2200余平方米街道,铺设了下水道管网,共投入资金100万余元。姚家乡天字村集中安置点严格按照“生态农家园”建设标准,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地理环境优势、自然风光优势,立足长远,着力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家园,在点的四周栽植了2700余株常绿树及藤蔓作物,形成天然绿色屏障,环绕整个集中安置点,仿佛身在世外桃园之中。该点的建设解决了老百姓借钱修房,无力偿还的窘况,既能满足娱乐生活住宿又能发展第三产业,增加房屋的使用价值,为增加农民的收入注入新的活力。 姚家乡天字村集中安置点成功建设,是县、乡、村各级干部努力的结果,是受灾老百姓苦干大干的成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该点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与时俱进、强化管理、求真务实、不畏困难、科学安排、精心施工、确保质量”的指导思想,积极稳妥推进天字村安置点工程项目有序进行。 第三章 广元市利州区灾后恢复重建情况介绍
“5.12”特大地震给广元市利州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1.246亿元,灾情列国家确定的51个重灾县(区)第13位。全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672个,子项1221个,总投资186.78亿元(不含中央、省、市直管)。截至2011年3月底,已累计开工项目665个、子项1196个,;完工项目630个、子项1083个,完成投资195.54亿元,开工率、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为98.9%、93.8%、105%。 一、“两房”建设顺利实施 利州区将农房重建与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整治相结合,统筹规划设计,科学组织实施。根据城郊、河谷地带、山区三类地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分散为主,适当集中,分类制定了农房重建实施方案。2008年6月19日,率先启动灾后农房重建示范点建设。全区先后形成马口村、学工村、回龙村、苍溪村、元山村、和平村、泡石村、千佛村、小岩村等一批示范村。2008年7月,在广元召开的全省地震灾区首次农房重建工作现场会介绍推广了利州区的经验和做法。三堆镇马口村群众坚持“参与式”重建,创造了“马口样本”。2009年5月20日,全国“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工作暨培训会议”代表考察了马口村,将“马口样本”在全国推广。工农镇千佛村重建与发展科学结合的“千佛模式”,2009年9月省委刘奇葆书记视察时给予肯定。目前,全区农房规划维修32959户全部完成;规划重建22001户全面完成。通过群众自主建、业主联合建、政府牵头建等七种重建模式,有效推进城市房屋重建工作。目前,城镇居民住房规划重建19038套,维修加固101308套;开工率和完工率均达到100%。城区首批300套廉租房建成并公开摇号分配入住。宝轮镇清水湾小区成为全区城房重建的示范。 二、交通重建得到加强 交通工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确保了道路畅通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区交通建设总投资5.6亿元。重点项目方面,陵江至宝轮快速通道、广元至天台山至三堆公路、宝珠至清河公路三个澳援项目总长71.8公里,全部竣工通车;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完成通乡公路138.1公里,改建通村公路310公里;建成农村客运站8个;完成渡改桥项目1个,建农村客渡小码头2个。公路养护、路政管理、水陆安全工作都切实得到加强。龙潭乡引导群众“村内的事情集体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集体的资金大家管”,有效突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款难、纠纷多瓶颈,创造了一个纯农业乡一年修105公里水泥村道的“龙潭民主修路模式”。 三、教育重建如期完成 中央基金资金总额41382万元,共规划101所学校恢复重建,新建校舍15.72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10.72万平方米,并重置部分配套设施设备。二是国内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援建40个项目。其中,青基会14个,红十字会14个,儿基会5个,红军小学1所,企事业援建5所,个人捐建1所。三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援建7个项目。其中特区政府援建3个:宝轮中学、东城实验学校、城北职业中学,援助资金9129万元,重建教学综合楼1.41万平方米,重建教学楼1.84万平方米,维修加固4.89万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50049台(套、件),购置图书38000册。澳门特区民间援建教育重建项目4个:澳门中华总商会援助361万元重建荣山二小;澳门青基会援助100万元重建荣山三小高旗村小;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和公司咨询委员会主席梁安琪捐款165万元援建石桥小学和八一活力小学。四是国内友好地区和单位援建、特殊党费援建2个项目。其中,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捐资198万元,新建盘龙新民小学。特殊党费全额援建原宝轮二小,援建总资金为1432万元,总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五是国外政府机构援建3个项目。其中,德国外交部援建2个,南鹰小学教学楼和八一小学综合楼,总援建资金预计达550万元。阿曼苏丹援建白朝小学恢复重建865万元。六是境外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机构共援建9个,援建资金625万元。其中,香港慈恩基金会援建4个,侨爱小学3个,侨心小学2个,立邦公司援建1个。利州区教育重建共规划实施灾后重建项目学校104个(含村小),其中原址全部新建学校29个,异地新建学校22个,部分新建学校32个,维修加固学校21个。共计规划新建校舍27.24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15.79万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61.45万台(件、套),并重建相关配套附属设施,恢复重建总投资7.05亿元.截止目前,教育重建项目共开工104个,完工103个,完成投资6.7亿元。去年9月1日,利州区中小学生全部进驻永久性校舍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