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剑的大小剑山而取,剑门关关隘就位于大、小剑山的中断处,其状如门,所以又叫剑门。 历代官府多次在剑门关关隘修建关楼,均毁于战火,明时又重新建造,清时几经修复,使关楼更加雄壮美观,可惜这样一座历时数百年的巍峨建筑却于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1959年,剑阁县人民政府在距古关楼10米处,依石临溪,新建仿古凉亭一座,专供游人休息。1963年,朱德委员长来川视察,路过剑门关时,就曾在亭上与剑阁县党政领导亲切座谈。1966年,郭沫若、于立群来剑门,也在亭上休息,郭老即兴题诗一首:“剑门天失险,如砥坦途通。秦道栈无迹,汉砖土欲融。群山齿尽黑,万砾色皆红。主席思潮壮,人民天下雄”。于立群也挥笔写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条幅。这座凉亭于1992年重修剑门关关楼时拆除。1992年重修的关楼位于现在大家看到的新关楼对面,2006年2月,一场大火将关楼的木质结构部分全部烧毁,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又使修复的关楼严重受损,2009年,剑阁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清代关楼的原址上重建关楼,现在的关楼就是仿照明代关楼从新修建的。 剑门关历代战事频繁,据文献记载,从蜀汉之前算起,历代在剑门关发生过的战争无计其数,其中,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3月经过浴血奋战,拿下了这道蜀北屏障,成为剑门关战争史上的奇迹。 (三)景区建设成果。剑门关景区是四川省首个完工的灾后旅游重建工程。自2010年4月29日剑门关景区恢复重建完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社会各界纷纷前来参观考察,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剑门关景区灾后重建是全省数以万计的灾区重建项目中精选出的20个经典建设项目之一。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被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剑门关景区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殊荣,剑阁县成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县”和“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 剑门关关楼荣获“天府杯”金奖。省领导给予剑门关景区建设“原地起跳、一步登天” 和“相当于投资10亿元的工业企业带来的利润”的高度评价。 自开关至今,剑门关景区旅游接待人数112万人次,门票收入1800多万元,相当于地震前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8%,旅游综合收入8.32亿元,促进了3000多人就业,带动了涉旅产品加工、销售、客运、食宿等相关行业发展。 四、剑阁县工业园区简介 剑阁县工业园区为“一区三园”架构,剑门工业园区、普安工业园区、金剑工业园区分别于2006年、2009年、2010年由县委县府规划和命名,剑门、普安园区分别于2007年、2010年通过广元市人民政府审批备案,金剑工业园区将于2011年审批。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7平方公里。 (一)园区概况。“一区三园”中剑门工业园区是剑阁县第一个工业集中发展区,纳入《剑阁新县城建设总体规划》,是县城四大中心之一。2003年县城迁入新址后,工业园区建设随即列为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园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祥规相继完成,规划了食品医药、轻工机电、建筑建材等产业功能分区,确立了建设蓝图、奠定了发展基础,在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普安工业园区属地为普安镇、城北镇,为剑阁原县城所在地,普安工业园区现有工业用地面积为2.5平方公里,规划新增工业用地1.6平方公里。 金剑工业园区建设地点在剑阁县姚家乡团结村和北庙乡石桥村,该区域位于剑金公路中段,水、电、路、气等要素能充分保障,占用耕地少,拆迁安置户少量小。经规划论证,该园区用地面积4500亩,其中工业用地3000亩,主要发展电子、机械、精细化工等产业。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户,新增工业总产值30亿元。 (二)园区建设进展。剑门工业园区整体环境综合评价于2007年 10月18日获得通过,第一个配套基建工程和入园工业项目分别于当年6月和9日正式动工。园区启动建设以来,先后开工17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亿多元,道路、桥梁、水电气、通讯、防洪河堤、标准化厂房、学校、医院、污水处理厂等基建项目建设完成,各项配套设施已基本齐备,能够满足入园企业的需要。目前剑门工业园区工业用电供应能力2.6万千伏安,日供水能力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2万吨;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建成6.6万平方米,为13户成长性企业提供了厂房租凭服务。普安工业园区建有两座变电站,可供电能力8.8万KVA,建有日供水能力3万吨自来水、日处理1000吨垃圾处理场和日处理1万吨污水处理厂。金剑工业园区2011年启动建设。 (三)企业入驻情况。剑门工业园区目前已入驻企业22家,协议引资24亿多元,按“六有标准”平均投资强度达到120万元/亩。主要工业项目集中于建筑建材、轻工机电、食品医药等领域,建成投产10多家企业,201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亿元,基本实现了“三年成规模”的阶段性目标,园区发展进入“快车道”,已经成长为助推全县经济转的重要引擎。 园区企业中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有川煤广旺集团120万吨水泥厂项目、柏吉木业10万套实木家具项目、鑫茂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0万吨测土配方肥、1000吨辣椒果蔬酱系列产品生产项目、琦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6 万吨膨润土精加工项目、奥迪亚时装有限公司100万件毛衣生产项目、华渝公司130万KVA节能电力变压器生产项目、500万副深圳亿思达3D眼镜生产项目、恒立商品混凝土生产项目、震宇电力设备生产项目、三人塑胶PVC管材和华西希望集团德润通兽药产业园、香港汇升电池等项目。除以上项目外,园区还引进了宁波培禾农机、环宇建材、豆腐干厂等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竣工投产后,可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4.5亿元、工业增加值7亿元,带动就业人数4000人。入园企业中,宁波培禾农机、鑫茂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测土配方肥、柏吉木业实木家具项目、三人塑胶pvc项目、震宇电力设备生产项目、3D眼镜、剑门关酒业等企业实现了零污染、无排放,均符合低碳经济标准。 普安工业园区入驻规模企业25户,占全县规模企业48户的50%,主导产业为农产品加工,主要是畜禽、粮油加工和林板产业。 五、龙江大道简介 龙江大道纳入黑龙江对口援建,是剑阁县一次性实施的最大单体市政工程,总投资达2.2个亿,规划道路6774米、河堤8193米、桥梁两座543米、绿化景观20万平方米。该项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5个标段实施投资4974万元、河堤1929米,投资3800万元,09年6月开工,09年12月底全面完成;二期6个标段实施河堤3364米,投资4700万元,09年11月开工,2010年3月底完工;三期下寺村实施道路1200米、河堤1600米,投资4000万元,10年6月开工,10年11月底全面完成。另外绿化景观工程投资1400万元,于10年分春、秋两季实施,现已全面完成;两座桥梁投资3000万元,由交通部门负责实施,于10年“国庆”建成通车。龙江大道的建成,河堤已成为保护县城的安全防护墙,滨江景观大道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沙溪、大仓、下寺村开发步伐显著加快,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六、剑门大夏简介 剑阁县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剑门大厦),是剑阁县迄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建修楼层最高、投资额度最大、涉及单位和部门最多的公共服务类灾后重建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启动实施,是剑阁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实施“两个大力推进、两个统筹发展”战略,坚持“向高空要土地,向高层要品位”的县城规划建设思路,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一大创举。 县委、县政府创新机制推行代建模式,授权县国资局作为业主单位统筹修建该项目。项目共整合全县20个单位和部门的27个灾后重建子项目,总投资12980万元,其中:中央重建资金7930万元、黑龙江援建资金3970万元、上级补助资金1080万元。由四川省商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核工业西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建设,四川城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项目占地面积13359.26m2,总建筑面积25677.98m2,其中,主楼部分建筑层高21F/-1F、80.40m,建筑面积20100.66m2;裙楼部分建筑层高4F、21.30m,建筑面积5577.32m2。2009年11月30日项目正式开工奠基,建设工期450天,预计2011年5月份可实现主要项目对外办公服务。 剑门大厦项目作为未来剑阁县山水森林旅游城市的新地标,因整合项目统筹实施,实现资金有效利用,公共资源共享,节约土地近百亩,节约资金近亿元;“颠覆式”的高层发展理念,给未来城市建设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对于城市景观丰富、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统筹重建,科学重建”的范例,该项目已成功入选全省20个灾后重建经典案例。 整合项目:县政务服务中心、发改服务中心、职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老干部>活动中心、婚姻登记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就业与劳动技能鉴定(培训)公共服务中心、党校培训中心、旅游人才交流培训中心、防震减灾应急指挥中心、民营经济培训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人民银行、新华书店、太平洋保险公司、军休所、福利院、救助站、电影院。(标下划线项目系黑龙江援建项 |